全球水伙伴(中国陕西)开展水资源综合管理相关政策法规的调研和修改

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加快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成为全国上下的一项重大行动,也成为全社会的一项重要共识。

2013年,陕西省水伙伴协会围绕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主要开展了四方面的工作,完成了计划的工作任务。
一是完成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关于陕西省地下水综合管理研究》工作。基于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气候频发的实际,陕西省水伙伴协会与陕西省地下水管理监测局联合提出了该课题的研究,旨在分析地下水在我省水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地下水综合管理的构成体系和加强管理的措施建议,为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奠定基础。自2010年开展课题研究以来,省水伙伴协会组织了多次座谈和咨询会,邀请专家对项目研究内容进行讨论,提出指导意见,项目组根据专家意见多次对研究报告进行了修改完善。2013年3月27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关于陕西省地下水综合管理研究》项目通过省级验收,验收组认为项目组提交的资料详实、齐全,提出的地下水综合管理框架体系适合陕西省情、水情,对陕西抗旱应急供水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与省水资办共同开展了陕西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划定工作。根据水利部确定的我省“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依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和近十年全省用水情况、陕西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并综合考虑各地水资源条件、供水能力、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用水需求,分解提出了各市区控制指标,在国家要求的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四项指标基础上,结合陕西省情实际增加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和重点区域地下水水位达标率两项考核指标。就六项控制指标多次与各市区进行沟通协商,达成一致。目前,“三条红线”六项控制指标已在省人民政府颁布的《陕西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中予以明确,作为各市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依据。
三是与省水资办一起组织制定渭河、泾河、汉江等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建立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施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在划分各市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同时,开展了陕西省渭河、泾河、无定河、汉江、嘉陵江水量分配方案编制工作。一方面与流域机构分水方案进行对接协调,一方面建立起我省五条主要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指标体系,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依据。目前,渭河、泾河、无定河水量分配方案技术成果已经完成,并且与黄河委就分水指标进行了沟通协调,准备征求流域内各市区意见。汉江、嘉陵江水量分配方案编制2013年启动,11月22日,与长江委就陕西省汉江流域地级行政区2015、2020、2030年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三条红线”控制指标进行了讨论和沟通,汉江、嘉陵江流域的水量分配方案正在抓紧完善。
四是与省地下水管理监测局共同开展了地下水管理立法的基础工作。进行了立法调研,6月份,我们深入全省地下水开发利用重点地区西安、宝鸡、咸阳、渭南、榆林和延安等地进行调研,充分听取基层水利部门对我省地下水立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10月份,联合省人大农工委和省政府法制办相关人员赴贵州等地开展了专题调研,积极听取并吸收了兄弟省市地下水立法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以及对我省做好地下水管理立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对我省地下水资源管理现状和存在紧迫问题的深入剖析,编写完成《陕西省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初稿,并邀请省政府法制办、省人大农工委、法工委、水利厅相关处室领导和专家召开了条例立法研讨会,重点围绕推进地下水管理立法的重要性、紧迫性、可行性和通过立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2014年,陕西省水伙伴协会将围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深入开展地下水综合管理的政策、法规研究,进一步进行《陕西省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调研、修改,并促进条例立法进程。同时围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运行机制及实施保障体系研究》,寻求节水型社会建设长效运行机制,探索解决动力缺失问题。并组织开展深入基层水文站、灌溉站等一线水管单位的调研。